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实地感悟延安精神,汲取奋进力量,10月25日,伟德国际victor1946工程力学与实验中心联合党支部,城规、给排水、城地专业学生联合党支部怀着崇敬的心情,赴革命圣地延安,开展了“赓续红色血脉,铸魂时代新人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。此行通过实地参观、现场教学、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,让师生党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接受思想洗礼,在红色沃土上坚定理想信念。
宝塔山:追寻信仰之光,共叙红色传承
作为延安的标志性建筑,宝塔山不仅是地理坐标,更是无数革命儿女心中的精神灯塔。清晨的阳光为宝塔镀上一层暖金色,师生党员们沿着青石板石阶拾级而上,脚步轻缓却坚定。登顶时,师生们凭栏远眺,延安全景尽收眼底:曾经的革命圣地如今已是充满生机的幸福家园。以前在课本里读‘宝塔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壮阔历程’,今天建工学院师生党员站在这里才真正懂了这句话的分量。”师生你一言我一语,将对革命历史的敬仰,悄悄转化为立足专业、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。
枣园革命旧址:触摸历史脉搏,体悟为民初心
踏入枣园革命旧址,“走向胜利”五大书记铜像庄严肃穆,任弼时、周恩来、毛泽东、刘少奇、朱德五位伟人神情坚毅、目光如炬,仿佛正凝聚力量引领革命走向曙光,师生们驻足凝视,怀着崇敬之心深深鞠躬,向革命先辈致以无限敬仰。

随后,大家依次走进五位伟人的旧居,一排排朴素的窑洞依山而建,木桌、油灯等简陋陈设保存完好,毛泽东旧居内泛黄的手稿、周恩来旧居的纺车、朱德旧居的农具、任弼时旧居的书籍、刘少奇旧居的文件,每一件物品都无声诉说着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、日夜操劳的革命岁月。师生们放慢脚步,仔细端详展品,在昏暗的窑洞光影中,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进行心灵对话,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、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。这场参观既是一次红色历史的回溯,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,师生们纷纷表示,将铭记先辈事迹,传承红色基因,把从枣园精神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前行动力,在新时代征程中坚守初心、勇担使命,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
延安革命纪念馆:全景回望历程,感悟精神伟力
延安革命纪念馆内,丰富的历史资料、生动的场景复原、珍贵的革命文物,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。师生们沿着“红军长征胜利到陕北”“抗日战争中流砥柱”“解放战争战略转折”的历史脉络,逐展厅认真参观。在“红军长征抵达陕北”展区,复原的窑洞场景里,煤油灯旁堆叠着战士们的背包,讲解员轻声讲述部队扎根陕北、团结群众的故事;走到“延安大生产运动”场景前,军民携手开荒种地的雕塑鲜活生动,大家不时驻足凝视,低声交流感悟,有的还拿出笔记本记录历史细节。从长征的艰辛跋涉,到抗战的浴血坚守,再到决战的决胜时刻,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,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,也对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延安精神有了更具体的认知。

此次延安之行,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,更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与升华。从宝塔山的信仰之光,到到枣园旧址的初心之问,再革命纪念馆的理论之思,建工学院师生党支部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受教育、收获满满。建工学院的师生党员们表示,要将此次延安之行的收获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。在今后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要自觉做延安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和实践者,将其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,融入科技攻关的最前沿。要坚定理想信念,锤炼过硬本领,勇于担当作为,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,努力成长为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时代新人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建工人的智慧和力量,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!

图:城规、给排水、城地专业学生联合党支部成员 文字:权佳欢 李彬 审核:刘慧萍